自学者的终点

…… 磨练自学手艺的你,早晚会遇到这种情况:

必须学会一个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参考的技能。

这也许是我自己能够想象到的自学者所能经历的最高境界吧,因为那么多年过去之后的我也只不过走到这个地方而已…… 许多年过去,我通过自学习得的没有人教、没有人带、甚至没有书可参考的技能,很拿得出手的只有两个而已:

  • 制作长销书
  • 区块链投资

先说说区块链投资。

2011 年,我开始投资比特币的时候,不像现在。现在你能在 Amazon 上找到一大堆书,给你讲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投资…… 2011 年的时候,互联网这本大书上,连篇像样的文章都几乎没有。

在这样的领域里成为专家,其实比外界想象得容易 —— 当然,无论什么,外界总是觉得很难。为什么比外界想象得更容易呢?因为大家都不懂,仅此而已。

所以,剩下的事情很简单:

谁能持续研究谁就可能更先成为专家。

到最后,还是一样的,决定因素在于有效时间投入,再次仅此而已。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在知识技能的分享方面,我从来都没有 “藏着掖着” 的习惯。我说 “仅此而已” 的时候,那就是 “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其它保留。

说研读比特币白皮书,就真的研读,反复研读,每年都要重复若干遍 —— 有人问了,有那个必要吗?是哦,对我有没有那个必要,我自己说了算。并且,就算真有,告诉别人有什么用?对吧?

这里是《比特币白皮书》我翻译的版本

说投资就真的投资,不是 “买两个试试”、“买几个玩玩” —— 我的做法是重仓。持仓之后继续研究,和两袖清风地读书研读肯定不一样。有一个与我极端相反的例子。此人大名鼎鼎,是《精通比特币》(Mastering Bitcoin)的作者,Andreas M. Antonopoulos,与我同岁,也是 1972 年生人。

他也是国外公认的比特币专家,但他不是投资人 —— 他几乎没有比特币。2017 年牛市的时候,人们听说大神 Andreas M. Antonopoulos 竟然几乎没有比特币,大为惊讶,向他捐款总计 102 个比特币左右 —— 千万不要误会我,我没有任何鄙视他的意思。这不是我说说而已,我是用行动支持他的人。他的书,《精通比特币》的中文版,还是我组织人翻译的。

我只是说,我和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某些方面我比他更实在,这也是事实。我相信我在实际投资后,对比特币也好区块链也罢,理解力会更深一些,因为驱动力不一样么,多简单的道理。

然而,仅仅 “谁能持续研究谁就更可能先成为专家” 这一条,其实并不够完成 “学会一个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参考的技能”。

这么多年来,我能够 “学会一些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参考的技能”(比如赚钱这事就是如此),更多的时候仰仗的是一个我已经告诉过你的 “秘密”…… 也许你想不起来了,但我一说你就能 “发现” 其实你真的已经听我说过

刻意思考:这东西我能用在哪儿呢?

并且,我还讲过在自学编程的过程中,见识到的 MoSCoW Method 给我在写书方式上的影响。

我写书就是这样的。在准备的过程中 —— 这个过程比绝大多数人想象得长很多 —— 我会罗列所有我能想到的相关话题…… 等我觉得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补充的时候,再为这些话题写上几句话构成的大纲…… 这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话题其实应该是同一个话题。如此这般,一次扩张,一次收缩之后,就会进行下一步,应用 MoSCoW 原则,给这些话题打上标签 —— 在这过程中,总是发现很多之前感觉必要的话题,其实可以打上 Won't have 的标签,于是,把它们剔除,然后从 Must have 开始写起,直到 Should have,至于 Could have 看时间是否允许,看情况,比如,看有没有最后期限限制……

在写书这事上,我总是给人感觉很快,事实上也是,因为有方法论 —— 但显然,那方法论不是从某一本 “如何写书” 的书里获得的,而是从另外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领域里习得后琢磨到的……

你看,把另外一个领域里的知识拿过来用,是在一个 “没人教、也没人带,甚至没有书籍可供参考” 的领域中,最基本的生存技巧。

再进一步,当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说,“尽量只靠阅读习得一项新技能” 的时候,有一个重点现在终于在之前的很多解释与讲解之后能说清楚了:

我们并不是不要老师这个角色了,准确地讲,我们只不过是不再需要 “传统意义上的老师” 了而已。

首先,我们把自己当作老师 —— 英文中,Self-teaching 这个词特别好,它描述得太准确了。很多的时候,想在身边找到好老师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只能把自己当作老师去教自己

其次,就算我们 100% 只依靠阅读,那内容不还是别人写的吗?写那内容的人,实际上就是老师。没错,书本,是历史上最早的远程教育形式,即便到今天也依然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远程教学形式。阅读的好处在于,对老师的要求中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若是能自由阅读英文,那就连国界限制都没有。“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显然是并不好色的人说的,因为他更爱书……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

各路牛人都在书里……

反正,写书的人群中,牛人比例相对较高,这是事实 —— 古今中外都一样。

进而,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你把整个互联网当作一本大 “书”,把 Google 当作入口,实际发生的效果是:

你把 “老师” 这个角色去中心化了……

一方面 “老师” 这个角色的负担降低了,他们不用管你是谁,也不用管你怎么样了,他们该干嘛就干嘛;而另外一方面则对你更重要 —— 你学不同的东西,就可以找不同的老师;即便是相同的东西,你也可以找很多老师;对于任何一个老师,你都可以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就是说,只挑他最厉害的部分去学…… 不就是多买几本书吗?不就是多搜索几次、多读一些文档吗?

最后,你竟然还有最厉害的一个小招数:

无论学会什么,都要进一步刻意思考:这东西我能用在哪儿呢?

于是,你 “一下子” 就升级了 —— 用这样的方式,相对于别人,你最可能 “学会几乎任何一个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参考的技能”……

你看看自己的路径罢:从 “不得不把自己当作老师去教自己” 开始 —— 虽然起步是不得不,但这个 “不得不”,恰好是后来你变得更为强大的原因和起点……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有很多牛人的很多成就其实都是这样 “被迫” 获得的。

于是,我们终于可以好好总结一下了:

  • 你一定要想办法启动自学,否则你没有未来;
  • 你把自学当作一门手艺,长期反复磨练它;
  • 你懂得学、练、用、造各个阶段之间的不同,以及针对每个阶段的对应策略;
  • 面对 “过早引用” 过多的世界,你有你的应对方式;
  • 你会 “囫囵吞枣”,你会 “重复重复再重复”,你深刻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以后你最擅长的技能之一就是拆解拆解再拆解;
  • 你用你的拆解手艺把所有遇到的难点都拆解成能搞定的小任务;
  • 自学任何一门手艺之前你都不会去问 “有什么用”,而是清楚地知道,无论是什么只要学会了就只能也必然天天去用;
  • 你没有刚需幻觉,你也没有时间幻觉,你更没有困难幻觉,反正你就是相对更清醒;
  • 不管你新学什么手艺,你都知道只要假以时日你就肯定能做好,因为所有的手艺精湛,靠的只不过是充足的预算;
  • 你知道如何不浪费生命,因为只要不是在刻意练习、不是在刻意思考,那就是在 “混时间”;
  • 你总是在琢磨你能做个什么新作品;
  • 你刻意地使用你的作品作为有效社交工具,也用作品去过滤无效社交;
  • 你乐于分享,乐于阅读也更乐于写作 —— 因为这世界怎么帮助你的,你就想着要怎样回报;
  • 你把全面和完整当作最高衡量标准,也用这个标准去克制、应对自己的注意力漂移;
  • 你会不断自学新的手艺,因为你越来越理解单一技能的脆弱,越来越理解多项技能的综合威力;
  • 你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它是你最喜欢的 “书”,而 Google 是你最好的朋友 —— 他总是能帮你找到更好的老师;
  • 偶尔,你会学会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书可参考的手艺,别人都说你 “悟性” 高,可你自己清楚地知道那其实是怎么回事;
  • 你越来越明白,其实没什么 “秘密”,越简单、越朴素的道理越值得重视;
  • 你发现你用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多 —— 准确地讲,是 “琢磨”…… 只不过是因为你真会琢磨了 —— 你很清楚你应该花时间琢磨的是什么。

没有人教过我怎么写一本长销书(而不仅仅是畅销书),这显然是我通过自学习得的能力 —— 我也只能把自己当作老师教自己,这是不得已。然而,不得不的选择同样常常能给我带来好运…… 甚至,它也不是我通过阅读哪本书习得的能力 —— 因为这方面还真的没什么靠谱的书籍。然而,我竟然学会了 —— 靠什么?靠的就是上面说的那点事而已。

“秘密” 是什么?说出来后,你听起来肯定是感觉 “太简单了” 乃至于 “有点不像真的”…… 每次,我都很认真的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我要写的内容,的确是正确的吗?
  • 我要写的内容,确实会对读者有用吗?
  • 有什么内容是必须有的、应该有的?
  • 我写的这个内容,十年后人们再看,还会觉得跟新的一样有用嘛?
  • 我的书名,就那么放在那里,会直接让买家产生不由自主购买的吸引力吗?

一旦这几个问题我有了清楚的答案,我就知道,我有能力制作一本新的长销书了 —— 真的没有什么别的 “秘密”。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我分享过以下内容:

我认为一个人的自学能力(当时还在用 “学习能力” 这个词)分为三个层次:

  1. 学会有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
  2. 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3. 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这一次,我无非是把后两个层面用一个特大号的实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而已。

到最后,没什么不能自学的,反正都只不过是手艺 —— 只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的时间精力而已。所以,若是你正在读高一,正在读大一,那就好好珍惜自己有机会可以随意设置充裕预算的时光罢。若是你已为人父母,那就想办法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下一代罢。然而,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这么想:

若是还有很长的未来,现在真不算晚……

自学不过是一门手艺,而且还是谁都能掌握的。不要 “试试” 而已,而是 “直接开干” —— 这样才好。

最后还有个需要补充的是:很多人崇尚 “刻苦”,并且刻意强调其中的 “苦” —— 古训中所谓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这一点我并不认同,而且还是深刻地不认同。

我的观察是,所谓的 “苦”,是那些完全不会自学的人对自学者的所作所为的错误理解。

自学一点都不苦,道理也很简单:

因为自学者是自发去学的,原动力在于自己。而不像其他人,是被动地学,原动力并非在于自己。

由于原动力在于自己,遇到困难时,当然同样苦恼;可不一样的是,有持续的原动力去克服那些困难,于是,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之后获得更大的愉悦、更大的满足感。

所以,“刻”,我们很认同,刻意地练习、刻意地思考,刻意地保持好奇心,刻意地去学习一些看起来与当前所掌握的手艺完全不相干的知识…… 至于 “苦” 么,那是别人的误解,我们自己开心着呢 —— 无所不在、无处诉说的幸福。

人生苦长,无需惊慌。

祝你好运!

李笑来

初稿完成于 2019227